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400電話設置轉移優先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400電話設置轉移優先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拍攝題材不同,曝光三劍客(ISO、快門、光圈)的搭配組合也各不相同;3分鐘詳解人像、風景、夜景三大拍攝題材正確參數設置方法。
雖然人像拍攝,人物肯定就是圖片的主體。但是人像也有很多種拍攝方法,不同的拍攝表達方法,參數的設置也各有講究。
1、朦朧虛化
拍攝人像時大家都喜歡使用大光圈效果,大光圈可以過濾雜亂,突出人物主體。比較適合常規的人像拍攝,及新手拍攝。
推薦參數優先考慮順序設置:
光圈(F1.2~F6)
其次設置安全快門(1/50~1/1000)
最后ISO調整;以保證圖片正常曝光思路進行調整。白天亮度高,參數一般在50~200之間,既能保證圖片質量,又能保證圖片正常曝光。(因為優先使用光圈,在光線好的情況下容易過爆。首先用低ISO來既保證曝光正常,又保證畫質;如果還是過爆,在調整快門降低進光量來保證正常曝光)
夜晚:根據夜景光線亮度程度進行設置,建議不超過6300,如果將ISO提到6300還達不到正常曝光,那就直接考慮使用三腳架或者為相機尋找支點來降低快門進行補光。原因只有一個,6300的ISO噪點也許就不太能接受了,6300以上將會更加難以接受。
如何確定ISO、快門和光圈的先后設置順序?
這是一個典型的“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話題,長期以來討論不休、交流不斷,其實沒有統一的結論,只能在不斷地討論和交流中,共同增長知識提升拍攝水平。
快門速度、光圈大小和感光度高低,稱為完成一次拍攝的“三足鼎立”支撐,在完成了構圖和用光的前提下,其中的哪一項的或缺都形成了畫面的不完美;反過來說,一幅好的攝影作品的問世,就是三者的完美組合和創造。
討論這一話題的基礎,就是針對拍攝條件、拍攝主題和拍攝習慣的不同,分而敘說。
大體可以分成兩大類,一類是手持拍攝,一類是固定拍攝。
第一類,手持拍攝首先顧及的是快門速度。我們的拍攝,最為關心的是“有沒有拍到”和“有沒有拍清楚”,這就是首先關心快門速度。一般的人,手持拍攝的“安全速度”在1/100—1/50秒左右,高手的“安全速度”在1/30秒甚至更低,這里還與鏡頭的長短有聯系,同等條件下,鏡頭短,則“安全速度”向低處走,反之則向高處走。
為了首先保證拍到、拍清楚,我們得首先考慮速度的設置,一般都是以速度優先模式為宜。在個人的安全速度范圍內,再去完成光圈和感光度的設置。
一般在光線條件不夠好、明暗變化較大的場合,如室內、劇場、夜晚等等場合,速度優先模式為首選。
具體到快門速度的選擇,除了場合的因素,還得綜合拍攝對象是否運動和運動快慢來決定。
第二類、固定拍攝首先顧及的是景深和畫質。既然是固定拍攝,就是說時間已經“不是一個事兒”,要長則長,需短則短。這個時候,當然可以從“畫風”和畫質去考慮我們的設置,一般就以光圈優先模式為宜。
你好,對于這個問題,我覺得需要分兩個方面為你解釋這個問題,這樣更方便讓你完全理解。
確定他們順序之前,首先我先簡單的介紹一下感光度,快門和光圈的特點,這樣才便于你更好的理清他們的順序!
1、感光度
感光度也就是ISO,數值越大畫面亮度就越高,但是過大就會產生噪點,畫質就會下降,專業攝影師一般都會保持在800以內(商業攝影),頂級相機可能會 高一點。
2、光圈值
光圈簡單的理解就是大家拍攝人像時最喜歡的景深(虛化大小),但是缺點就是光圈越大進光越少,畫面就約暗。
3、快門值
一般拍攝人像在1/60以上,捕捉運動物體需要高速快門,幾百上千都有,但是他和光圈一樣,越大進光就越少就越暗。
看完三者的簡單介紹后,你會發現,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會影響畫面的亮度,從而影響畫質。
對于新手,我的建議是,根據你拍攝的主體環境確定ISO(商業攝影建議100--800,晴天的話就100--200,先確保咱們的畫質最優)。
然后是光圈(根據你需要的景深大?。┬率挚梢岳斫鉃樘摶潭?,最后是快門,如果畫面有點暗那就壓低快門(不低于安全快門),如果過亮就提高快門。
用一句話確定三者順序的原則是:先ISO,再光圈,后快門。如果快門和光圈都已經到了極限,最后再設置ISO,因為畫質重于一切,一切先損失畫質的行為都是“耍流氓”噢!
ISO、快門和光圈的設置沒有先后順序之分,只有根據天氣、光線強弱或自己需要拍攝的對象來設置。本人在使用|S0、快門和光圈時,談談如下體會。 一、IS0的使用。一般情況下,我基本使用IS0100,在睌上或者陰暗處稍調高,因為使用較高的|S0感光度,拍出來的照片噪點增多,對畫面的銳度、色彩飽和度、畫面層次等會產生不良影響。 二、快門的使用。使用A檔時,基本不用調快門;使用M自動檔時,要自己調試快門;使用TV檔時,根據拍攝情況確定快門,1、拍攝飛翔的鳥兒,可以設置為1/500S、1/1000S或更高。2、拍攝絲滑的溪水或瀑布1一5S。3、拍攝城市傍晚行使的車輛用8一20S。 三、光圈的使用。使用大光圈景淺,突出虛背景,使用小光圈景深,遠近都看清。
光圈、快門、ISO就是通常所說的“曝光三要素”,它們都分別有獨立的設置方式和作用,不同的設置值都會對曝光造成影響。那么,在拍攝的時候,如何確定ISO、快門和光圈的先后設置順序呢?我覺得:
絕大多數情況下,首先設置光圈。
光圈的大小,不僅控制曝光的通光量,還可以控制照片的景深范圍,光圈大、景深淺,光圈小、景深遠。因此,光圈的大小,直接影響照片畫面的效果,所以,拍攝時,想要怎么樣的效果,就首先通過設置光圈來實現。比如,拍人像的時候需要突出主體、虛化背景,就使用大光圈;拍風光的時候,需要整個畫面的前中后景都清晰,就使用小光圈。
拍攝運動的主體,首先設置快門
要定格運動主體的瞬間形態,就要提高快門的速度,否則,快門過低,主體就會模糊不清。所以,在拍攝運動的主體的時候,首先就要設置好適當的快門速度。至于怎么設置,要視拍攝時的具體情況而定,拍攝時主體的移動速度、移動方向、拍攝者與主體距離的不同,快門速度的設置也不同。一般來說,拍攝走路的人,快門速度不要低于1/125秒;拍攝跳起的人,不要低于1/500秒;拍飛翔的鳥不要低于1/1000秒。
最后設置IOS
所謂ISO就是“感光度”,是指底片對感知光線的靈敏程度。在光圈不變的情況下,提高ISO可以獲得更快的曝光速度,但是,提高ISO有一個致命的缺點:ISO越高、照片的噪點越多、畫質越差!所以,只有在光圈、快門都已經達到極限仍然曝光不足的情況下,最后才會提高ISO以滿足正常曝光。
我是梁少,如果喜歡,請您關注我,謝謝!
我對于單反相機目前還處于摸索階段,僅說一說我在使用過程中,對于ISO、快門、光圈設置順序的體會,大家共勉。
單反買了近五年,拍片子主要集中在出去旅游或去公園,給親戚朋友拍游客照、風景、花朵特寫之類。偶爾孩子學校有活動,去拍拍孩子。
游客、風景、花朵,基本都屬于靜止的拍攝對象,設置順序:光圈.、快門、ISO,ISO我調的非常少,基本都在100、200晃蕩,偶爾晚上拍人會調的高一些,400、600吧。
光圈主要控制背景虛化程度,如果是游客照,需要背景清晰的,就用小光圈;周末出去瞎拍或者拍孩子就用大光圈,背景虛化明顯,突出主體。拍花朵特寫也基本都用大光圈。
另外,拍夜間人像,為了畫面比較亮,背景燈光呈現星斑效果,我也會用大光圈。想背景清晰、人臉亮,光線自然,只能在小光圈的情況下借助燈光等。
風景照需要遠近都清楚,所以幾乎都用小光圈。
如果是拍攝孩子運動會之類的,就先設快門,快門快才能拍的清楚。其實懶的話可以直接用快門優先。
拍瀑布、流水、煙花、車流、人流,想獲得流線動感時,先把快門設置的較慢,拍幾張看看效果再進行調整。
白天拍人ISO我基本都設成200,畫面亮度高,皮膚白凈透亮,可以切換著看成像效果進行調整。拍花ISO我會調成100,畫面質感比較好,色彩飽和度高,不輕佻。
以上是我的小小體會,希望大家交流共勉,明天正好要去買一個大光圈的頭,給孩子拍照用,也是希望能有更好的拍攝效果。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400電話設置轉移優先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400電話設置轉移優先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