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400電話登記表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400電話登記表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國家給種地的農民給〝種植者補貼〞是鼓勵農民種好地,確保有收入的一項順應市場規律好政策。幾年來,對促進農民種田信心,確保農業穩·意義明顯。我地也和各地一樣,農民每畝種大豆得到320元補貼,玉米每畝25元,現在農村,農民收入也主要靠補貼。
你好!很高興參與回答你提出的今年拿到糧補沒有,補了多少的這個問題。我是大強。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國家對于糧補也就是糧食補貼的定義:
糧食補貼是國家對種田農戶進行補貼,不是對有田農戶進行補貼。糧食補貼與土地承包沒有關系,只要你種了田,不管是否該田是你承包,國家只對該田種植者進行補貼。
糧食補貼分為二大類型:糧食直接補貼、良種補貼。農資綜合補貼等
補貼品種:小麥、玉米、油菜、棉花、水稻(早稻、中稻、晚稻)等。
補貼面積:糧食補貼面積與農資綜合補貼面積是指種植小麥、玉米、水稻面積;良種補貼面積是指種植早稻、中稻、晚稻、油菜、棉花(2009年)面積。
計算方式:面積乘以當年國家規定各項補貼的標準。
發放方式:本區糧食補貼從2005年開始全部納入“一折通”系統,通過農村商業銀行(信用社)存折發放。
發放年度:隔年發放,例如,2009年種植的糧食面積,作為2010年糧食補貼面積的依據。
補貼標準如下:
糧食補貼不是年年都有,關鍵是要分地方。像我們河南駐馬店正陽縣種植的花生比較多,有很多花生種植大戶。有的種植上百畝,他們就有花生良種補貼。以前的時候一畝補貼25元,不知道現在補貼什么情況。其他的一些地方也有補貼,但是主要集中在東三省,一般有大豆補貼、棉花補貼、玉米補貼,而其他一些地方的補貼比較少。但是耕地保護補貼基本上年年都有。
糧食補貼情況
玉米補貼、大豆補貼等在東三省基本年年都有,這兩年的大豆補貼比較多。吉林省一年大豆補貼一畝最高達到了500多元(具體地方不同),去年的補貼只有200多元。而玉米補貼相對較少,前年玉米補貼只有75元,去年估計只有25元。黑龍江去年的大豆補貼大概是在300元左右,玉米補貼只有80元左右。
安徽補貼:安徽省18年的糧食補貼提高到了180元,具體的補貼每個地方估計都有不同。
現在補貼的發放基本上都會打到一卡通上,因此基本上不會出現克扣的現象。只不過會有面積上的少報或者是多報的問題,不過在農村有公示欄。每次報多少面積在上面有公布,然后再根據資金的多少核對就行了。
如何了解補貼?
補貼的發放一般都是靜悄悄的,很少有知道的。但是只有少部分的人才知道,一般都是補貼以后才會有相關的信息。那么我們如何才能提前知道?
①關注新聞:關注相關的農業頻道的新聞,例如本省。河南省的農業頻道,安徽省的農業頻道。
②關注相關公眾號:有很多地方都有相關的公共號,具體的一些通知和發放的補貼都會在公共號上發布。這些都是我們了解補貼的一些方法。
現在補貼都在側重于種植大戶、農業生產合作社、糧食種植大戶等,對于普通的一些種植戶申請而言比較困難。大家如果想了解的還需要特別的關注。
1998年,我剛參加工作4年,每月工資也就四五百塊錢。單位因為效益不好,要求每名職工集資一萬元,作為企業開拓新領域的啟動資金。對一個農村考學出來的我來說,一萬元就是個天文數字,4年工資一分不花也積攢不了這個數。
為這事,我愁壞了,可以說被逼上了絕境!怎么辦?辭職去擺地攤的想法都有。思來想去,還是找個自己喜歡的事去做吧,年輕就是資本,闖一闖或許能有出路。
因為喜歡寫作,上大學期間一直堅持寫東西,于是忍痛辭去國企工作,應聘到一家黨報,開啟了改行的人生。改行之后,一路順風順水,取得了事業編制,聘上了高級職稱,收入在當地也是中上游水平。
回過頭再看當初的企業,效益越來越差,現在連職工的養老保險都繳不上,每月工資也就兩三千塊錢,而且還經常拖欠。
所以,非常感謝當年遇到的坎坷,沒有集資款逼著,我可能沒有決心改行。這也算因禍得福吧!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400電話登記表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400電話登記表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