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h3c400電話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h3c400電話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H3C的發展史極具戲劇性,發展到今天變成了新華三,總體來說是一家發展前景很好的公司。H3C在某些方面甚至有趕超華為的意思,但以目前的情形在未來超過華為,有很大的難度。
H3C是華為和3COM聯手成立的合資公司,因為他們有共同的敵人思科。3COM是由大名鼎鼎的Metcalfe1979年創立,5年后1984年3COM未來最大競爭對手思科創立,思科創立后迅速發展很快就和3COM并駕齊驅,數據通信領域由此進入了兩強爭霸的時代。
1988年大洋彼岸的任正非中年進入進退兩難的局面下海創建了華為,華為創立之初就直指數控通信領域,經過多年的發展之后逐漸地壯大起來,邁進了思科、3COM的地盤。2003年思科突然向華為發難,并不是在市場上,而是通過一紙訴狀狀告華為在專利、版權、不正當競爭、商業秘密等方面構成21項罪名,罪名如果成立意味著華為很可能直接傾家蕩產。任誰也沒有想到本來是同行競爭對手的3COM最后竟然成為了華為的最大助力,2003年3COM和華為成立合資公司Huawei3COM,2007年更名為H3C,也就是華三。
華為由此獲得了3COM大量的技術、專利授權,逼得思科最后不得不和華為和解。H3C華為占股51%,3COM占股41%,它的主要收入來源也是大陸,按理說H3C最后應該會是華為的,但隨著H3C的逐步壯大,華為也發生了質的變化,開始主攻運營商業務,最后華為將51%的股份以20億美元賣給了3COM,并退出了數據通信領域。
3COM獲得如日中天的H3C并未因此獲得大的改變,因為3COM已經被思科打壓到最后95%的營收要依靠H3C。到了2008年3COM不得不將H3C打包賣給華為,但被美政府以國家安全阻攔了,惠普乘虛而入以27億美元的“低價”買走了H3C。
成為美企的H3C日子并不好過,再加上國內互聯網大企去IOE運動旨在提出國外設備采用國產設備,所以惠普最后不得不在2015年將H3C以25億美元的價格將51%的股份甩賣給了紫光集團旗下的紫光股份。這時的H3C才有了浴火重生的意味,2020年企業級WLAN、SDN軟件、云管平臺等等領域位居國內市場首位,在路由器、交換機、存儲領域也位居第二,泛家ICT基礎領域也可以和華為、中興一較高下,華三由此改名為新華三。
感謝邀請!這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問題。首先你要兩個企業都有所接觸,不僅僅是購買其產品,對兩個公司的運營模式都要有所了解。華為和華三算是堂兄弟關系,一條繩上的(褒義)。華為之所以能夠做到現在,就是因為其手機的大規模發現,你想想,每個人都在用手機,但是不是每個人都在用華為的網絡設備(軟硬件)。華為從根本上解決了大眾對其認知度和普及度的提高問題,我有技術有產品,但是別人也有啊,為什么要用你的,這個問題華為選擇手機作為突破口,讓普羅大眾一下認識到華為的技術和和產品都是一等一的,也讓人們看到每年華為投入到技術產品上研發的經費等。從而一步步上升到名族品牌(主要是華為最早研發出5G技術,而被老美封殺)。
華三呢,就是一個本分的農民,種好自己的地,果實成熟自然有人要吃。每年都是按照規則把該做的做好做完,這樣也就有了生存的資本。
華三和華為的技術和產品,對大多數用戶和企業來說,沒有太大的區別,無非就是品牌的知名度有不一樣罷了。
目前市場占比,華為40%左右(中高端市場),華三30%左右(中低端市場),目前市場的蛋糕被劃分的比較有秩序,大家互不干擾。
最后總結,沒有第三方強大實力的攪局,會持續幾十年!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h3c400電話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h3c400電話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