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于都計生服務辦電話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于都計生服務辦電話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黃鱔作為一種野生魚類,在我們小時候農村的水田他塘中多有生長,白天捉晚上用夾子或放網籠捕作。因其含蛋白質等營養物質豐富,被稱作水中“人參”。味道非常鮮美,特別在廣州有一種非常出名的美食用黃鱔為食材制作。
現在我們作為食用的黃鱔都以人工養殖為主。我國養殖黃鱔己有20多年歷史,養殖技術完善。主要以水泥池無土養殖和泥土水池兩種方式為主。
1,選擇修建養殖地要選擇有優質流動水源為主的地方。可換水減少病蟲廣害。水池在50一70厘米高左右,四周安裝好細密鐵絲網成塑料網防止黃鱔逃逸。建好水池可先用1:1000石灰水殺毒滅菌,然后放水觀賞是否滲水,反復放水3到4次浸泡,再放入太陽曬過的泥土和干農家肥,增加水體營養成份。水位保持在15厘米上下,再種植水葫蘆等水生植物既可凈化水源也可供黃鱔休息。
2,放養鱔苗前用再用石灰水或高錳酸鉀稀釋溶液消毒。黃鱔生命力強,能夠很好適應養殖環境。這里要注意放養魚苗一定要均勻,不可大小不一,引發大魚吃小口魚造成不必要的損失。再在每個池中放養少量泥鰍混養,提高水體含氧量。并控制如密度大約1000條每畝。
3,黃鱔主要以小中浮游生物為主。主要進食時間在夜間,因此投食飼料盡量在傍晚進行。魚苗在生長到兩周后每天的投食次數在三次為宜,保證黃鱔有充足營份正常生長。
4,由于天氣原因要注意水質的變化,為保證水質干凈確保黃鱔正常生長,減少病蟲害。根據季節變化春季每周需換水一次。夏天每4天換水一次為宜。隨時觀察水質變化,保證水質潔凈。
根據自身條件和地理環境養殖黃鱔是一項不錯的養殖項目。經濟效益不錯。
請朋友留言關注,謝謝!!!!
養好黃鱔的方式有網箱養殖、稻田養殖、池塘養殖、無土養殖,黃鱔是以動物為主的雜食性的魚類。
1、網箱養殖
網箱養殖是用大自然的水域來進行大規模的養殖模式,在同一片水域通過布置網箱來進行養殖,這樣養殖的好處就是方便管理、生長速度快還沒有有什么敵害、繁殖速度快、不易逃跑以及容易捕捉等優點,但是它的飼養成本會稍微偏高。首先就是飼養黃鱔飼料來源都需要進行購買,以及網箱采購等各個方面也需要有資金投入,其次就是這樣養殖的黃鱔口感以及營養價值都會有所下降。
2、稻田養殖
稻田套養技術新穎的地方就在于它既可以養殖黃鱔,而且對水稻種植沒有影響,這樣在一定程度上還提高了農田的經濟效益。稻田套養黃鱔的模式的優點有很多,其中一點就是黃鱔的質量有所提高,成本也每網箱養殖那么高,但是它還有一定的缺點就是在水稻種植的時候用藥方面要控制劑量,不然會影響到黃鱔的生長,其次就是稻田養殖一定要做好防逃措施,不然損失慘重,最后就是稻田中黃鱔的敵害較多,管理難度加大。
3、池塘養殖
池塘養殖主要是利用現有的池塘或自行挖建的池塘來進行養殖,使用這種養殖模式主要要注意的就是要做好防逃措施,其次就是水質管理以及病害防治等,在養殖前需要對池塘進行改造,首先就是要將池塘的地步以及池塘周圍都用水泥修建好,然后在倒入適量的泥土,消毒之后注入新水就可以進行養殖了。其次就是要注意換水,平均半個月左右換一次水即可。
4、無土養殖
由于傳統的池塘養殖場有病害發生,所以就新出現了一種養殖模式,無土養殖黃鱔,也可以稱之為大棚養殖黃鱔。它主要是利用大棚來進行溫度調節,然后用磚和水泥砌成一個個的水池,安裝排水管和進水管,保持水池中水的流動性來進行養殖的一種模式。它的優點就是敵害少、易管理、敵害少、生長快等,其中的缺點就是水資源需求量較大、飼料來源都由人工投喂等。
黃鱔一般是晚上出穴覓食的。
黃鱔大量養殖已經不是什么難的技術活了,不過想要養好還是得要下一些功夫,因為黃鱔的性別可以根據溫度和環境來變換,而且黃鱔的食物也非常講究的。
一般想養大黃鱔只需要多喂點基本上就可以了,育肥階段很容易搞定。但是它會變性這個問題的把控好,要不然一不小心就沒有了小黃鱔了,不繁殖的黃鱔,這樣成本就高了。
在于都縣黃麟鄉逕中生態種養肉兔養殖基地,合作社成員、貧困戶林常育正在有條不紊地給幼兔接種疫苗。
在鄉計生協的幫扶下,今年2月該鄉返鄉創業能人詹志平投資90多萬元引進700只新西蘭種兔,與人合伙創辦了一個農莊式肉兔養殖基地,面積1300多平方米,養殖籠位2160個。連同前幾年開發的紅心柚種植基地,總面積達到150畝,形成了山頂培植生態林涵養水源、山腰養兔種果采摘、山谷蓄水養魚垂釣的立體循環發展方式。一家農旅結合的現代化農莊初顯端倪。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于都計生服務辦電話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于都計生服務辦電話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