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健之佳的服務電話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健之佳的服務電話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企業存不存在問題,是監管部門說的算。
現在監管從嚴了,以前正常的關系估計不行了。只能先撤退,回去繼續粉飾報表。
沒事查查以前上市的公司,最起碼有一半以上上市第一年利潤就下降!對于這樣的公司我們能說什么呢。
自從2016年年初A股上市新規則出來之后,多家IPO申請上市審核被駁回。2016年度公司申請IPO被否的原因無外乎信息披露不完整,對證監會提出的相關質疑不能做出充分完整的解釋。
自2018年度開始,也是多家公司申請IPO審核被否,除去被否的IPO申請上市公司還有絕大的一部分申請審核的公司選擇了取消IPO申請審核。
在IPO審核加嚴之后,不少公司自動撤回IPO申請了。當然也包括一部分勸退。,有不少正在掛IPO的企業陸續被預審員告知,連續三年凈利潤合計不過億的項目,要么撤回,要么接受檢查。
2018年至今,僅新増7家報會企業,目前已連續三周無新增報會企業;A股市場已有18天無新股上市,創兩年來紀錄;2017年平均每月下發34家IPO批文,2018年前三個月下發的IPO批文數總和才27家。
目前中介機構都忙著開展自查活動,嚴打上市公司造假,同時讓中介機構增強責任感。而隨著監管層對上市公司造假打擊力度的不斷增大,不少公司紛紛撤退。
對于在A股市場上申請IPO審核的公司必須要滿足三點硬性的要求:
第一是該申請公司在最近三年的凈利潤累計合計要超過一億元,并且在最后一年的凈利潤要超過五千萬;
第二是公司的經營業績不能出現下滑;
第三是從新三板轉板的企業股東結構在不能出現券商集合資管計劃和信托計劃等。而對于被否公司無疑是不能同時滿足這三個條件的。
總之,
一邊是海水,一邊是火焰,自從IPO邀約制以來獨角獸公司風頭無二,但是很多苦苦排隊的公司卻紛紛撤回申請。這些企業存在什么問題?
無非是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利潤隱形門檻提高,傳說3年要達到1個億以上,否則就對你進行現場檢查。做過IPO的同學們都知道現場檢查意味著什么,哪家擬ipo公司敢拍著胸脯打包票說——勞資沒事!隨便查!
還有一方面是過會率的降低,記得2016年剛重新開閘那會兒過會率都有86%以上,看看現在的過會率——39%!這比2017年79.33%,腰斬了!而且從樂視網事件之后,這屆發審委委員要終身擔責,你發審的項目出了事情,你永遠都躲不掉。
帶病過會?想都別想了!
而且證監會還出了個狠招,如果IPO被查出問題而沒有過會,那么這個公司3年之內不能借殼上市。在申報材料之前,企業也該自己掂量掂量有幾斤幾兩了。
所以說,2018年以來IPO撤退潮頻頻涌現,并不是什么新鮮事兒,這只是個開始,還會有源源不斷的撤材料。因為難度增加,很多抱著僥幸闖關心理的IPO公司都會知難而退。
那么,這么多公司撤材料背后有什么機會嗎?
細細想下,還真有,比如說殼必然又開始值錢了,收購或者反向收購帶來的并表式增長又開始了。有錢淫可以構建一個殼股的組合,賭一把重組。
這些企業知難而退,主要原因是IPO隱形門檻提高。
一是企業盈利規模偏小同時質量不高。
IPO 隱形門檻提高,IPO在審企業需滿足近三年凈利潤合計超過1 億元且最后一年超過5000萬,IPO 新申報的,主板要求最近一年凈利潤不低于8000萬元,創業板不低于5000 萬元。門檻提高,導致不滿足要求的在審企業撤回材料增多,同時由于新申報門檻的大幅提升,新增企業大幅減少。
3月終止的30家企業中,三個會計年度扣非凈利潤連續低于3000萬的企業達到10家,占比33%。更有企業第一個會計年度扣非凈利潤僅百萬規模的有6家,占比20%。2家企業甚至虧損。浙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第一個會計年度(2014年)扣非凈利潤虧損678.06萬元;華視娛樂投資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第二個會計年度(2015年)虧損達到1.29億元。
二是長期排隊的企業。
共有8家企業在2017年之前申報IPO,占比27%。
其中深圳瑪絲菲爾時裝股份有限公司最久,早在2014年6月披露招股書,在會排隊時間已經超過3年。
………………………………………
關注我,換個姿勢聊財經。
新股發行制度亦應改革,試想買新股如買彩票,表面上看公正無異,實際上做法不公且愚蠢,為I什么,散戶資金少,根本無機會中新,上市就連板,炒至泡沫沖天,嚇死人,接盤皆輸,:少數得暴利,多數看戲,手中股快速下跌,中新者,資金護盤,連繼續贏利,表面上新股供不應求,實則虛空一場,如若按市值分配,最少者有一手,大資金略吃虧,這才叫保護中小投資者最公平公正的好政策,但不知牛年馬月采用之舉,若實行,我舉雙手贊一成!!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健之佳的服務電話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健之佳的服務電話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