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濟寧齊魯晚報服務電話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2個相關介紹濟寧齊魯晚報服務電話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于學忠,字孝侯,山東蓬萊縣人。抗日愛國將領,陸軍二級上將,東北軍著名將領。
抗戰中曾經參加滬會戰、臺兒莊會戰、武漢保衛戰,立下赫赫功勛。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的時候,于學忠沒有跟著去,而是隱居于四川鄉村。
新中國成立以后,他積極參加新中國的建設。曾經擔任過河北省人民政府委員,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國防委員會委員員等。
1964年9月22日病逝于北京,享年74歲。
吳佩孚,山東蓬萊人。他是民國時期著名的軍事家、愛國者,中國國民革命軍一級上將,曾經是直系軍閥首領曹錕的第一戰將和智囊。
吳佩孚善于用兵,富于韜略。軍事才能在當時的中國中首屈一指,兵鋒所指,無不披靡,為世人矚目,有常勝將軍之名。
1939年因為拒絕了日本人的招攬,在一位日本醫生為其做手術的時候,大概率是被動手腳暗害了。
張自忠,山東臨清人。抗日戰爭時期是第五戰區右翼集團軍兼第33集團軍總司令。中國國民黨上將銜陸軍中將,追授二級上將軍銜。
在中國近代史上,山東素有虎將之鄉的美稱。
早在北洋軍閥時期,山東就出現了許多名將,第一位,吳佩孚。
第二位,孫傳芳
第三位,張宗昌
第四位,盧永祥
第五位,靳云鵬
他們在軍閥混戰中,曾經影響了中國的政治局勢,而且他們都以好勇斗狠出名。
但是他們都拒絕做漢奸,是非常有骨氣的人。
抗日戰爭時期,山東籍出現了許多名將,他們書寫了一部可歌可泣的抗日歷史。
第一位,張自忠
山東籍名將中,很多都是開國將軍,他們為中國革命的勝利立下汗馬功勞,都是共和國的功臣,今天介紹4位,難分伯仲,可以說他們都是第一。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曾任紅四方面軍衛生部總務處處長、政治部組織科科長等職。參加過蘇區第三、第四、第五次反“圍剿”作戰和長征。
抗戰時期,任八路軍衛生部政治處主任,八路軍115師工兵營政治委員,山東軍區第2師政治委員等職。率部參加過汾離公路三戰三捷、同蒲路破襲戰,參與指揮贛榆城戰斗和臨沂戰役,為抗戰勝利做出貢獻。
解放戰爭時期,曾任東北野戰軍第5縱隊政治委員,第四野戰軍42軍政治委員等職,率部參加過四平保衛戰和新站、拉法戰斗,參加過遼沈、平津、安新等戰役。
新中國成立后,曾任中南軍區干部部部長,廣州軍區副政治委員、第二政治委員,成都軍區第一政治委員、司令員,軍事學院政治委員等職。
1955年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1988年榮獲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土地革命時期,曾任江西模范師3團3營營長,陜甘支隊一大隊連長,紅三十一軍93師參謀長等職。參加過第三、四次反“圍剿”作戰。長征時,率部參加四渡赤水、突破烏江、巧渡金沙江等戰斗,帶領17勇士強渡大渡河;參加過直羅鎮戰役和東征作戰。
抗戰時期,曾任八路軍129師挺進隊隊長,山東縱隊第二支隊支隊長等職。參加過常生口、黃底崖等戰斗,在沂蒙山區多次粉碎日偽軍的“合圍”、“掃蕩”,指揮的葛莊戰斗,殲滅日寇300余人、偽軍500余人,俘虜日偽軍380余人。
解放戰爭時期,曾任山東軍區第4師師長,第三縱隊代司令員等職。在孟良崮戰役中,全殲敵74師32000余人;在濟南戰役中,斃傷敵2400多人,俘1200多人;在淮海戰役中,殲滅和俘虜敵軍3萬余人。率部參加過萊蕪、泰安、沙土集、洛陽、開封等戰役。
山東是北方將軍(解放軍)大省,只有名字,沒有座次。
在此只列舉1964年以前那些真刀真槍打出來的將軍(包括在軍中擔任過重要職務的)。
龍口:丁釗 江民風 仲曦東
濰坊:馬冠三 王文介 王文軒 王道全 王淮湘 王良恩 劉致遠 李荊山 李福澤 張鈞 張翼
朱春和 趙一萍 耿道明 曹普南 高文然
煙臺:馬杰 劉春山 李道之 楊介仁 張少虹 張加洛 林浩 姜林東 侯德才 宮乃泉 高銳
梁輯卿 魏佑鑄 常勇 慕湘
泰安:王建青 劉振華 常樹人 崔子明 董超
德州:王新 李際泰 范普權 翟毅東 孫潤華
濱州:劉瑄 王若杰
近代史上山東比較出名的將領有號稱“十四省討賊軍總司令”的吳佩孚;“三不知將軍”、“五毒將軍”張宗昌;三李一王——李玉堂、李仙洲、李延年、王耀武。這些將領中最厲害的是王耀武。
王耀武畢業于黃埔軍校第三期,由于資歷的原因,在前期的晉升和發展中不如黃埔一期畢業的三李,但是后期實現了彎道超車。
王耀武因在1934年的譚家橋戰斗中有功,由補充一旅升任第51師師長。1937年第51師和第58師合編為第74軍,軍長為黃埔一期畢業的俞濟時。1939年6月,王耀武擔任第74軍第二任軍長。王耀武當上第74軍軍長之后重點加強部隊的訓練,因王耀武治軍比較嚴厲,加上經常參加實戰。第74軍在軍長王耀武的率領下,該軍成為了國軍中戰斗力最強的部隊之一。特別是上高會戰,使日軍第十一軍司令部認為“今后對王耀武之七十四軍作戰,須特別謹慎”。
鑒于王耀武的戰功,1944年升任第24集團軍總司令,下轄第73、74、79、100軍。1945年任第四方面軍總司令,并親自指揮了雪峰山會戰。此戰之后年僅40歲的王耀武當選為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
中華五千年的華夏歷史的長河里,山東的英雄、名將比比皆是、代代輩出。尤其是近代史上的抗戰年代星將璀璨、叱咤風云。
古戰場上名將
第一名:孫武,春秋末期齊國樂安(今山東省北部)人。他是中國歷史上最為岀名的軍事家、政治家,被后人稱為兵圣,被譽為“百世兵家之師”、“東方兵的鼻祖”。
第二名:吳起,戰國時期衛國左氏(今山東省菏澤市)人,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兵家代表人物,被后人尊為“亞圣”。
第三名:蒙恬,姬姓,名恬,祖籍齊國(今山東省臨沂市)人,秦朝著名將領,被匈奴人譽為“中華第一勇士”。
近代史上名將
在近代史上,中國人都知道的是:
張自忠、王耀武、宋哲元、于學忠等等。一九五五年至六五年授銜將軍有:丁釗、丁萊夫、丁笑虹、馬杰、馬冠三、王新、王文軒、王光華、王良恩、王若杰、王振祥、王建青、王淮湘、王道全……
山東在近代出了上千名將軍,上將就有數十位:誰才是第名?
山東抗戰時期,國軍山東將領數十名
民國時期的將軍和民國以前的多位友友都巳說過了,不再重復。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55年至1964年授將軍銜的山東籍的將軍共有86人,其中有孔慶德(山東曲阜),劉興元(山東莒縣),孫繼先(山東曹縣)三位中將和83位少將。
山東,自古歷史悠久,源遠流長。
齊魯大地,物華天寶,人杰地靈。
在這片神奇富饒的土地上,幾十萬年前即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
(泰山)
距離現在幾千年之前,山東亦是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勤勞勇敢的齊魯兒女在這片鐘靈毓秀的土地上曾創造了無數令后世為之驚嘆的燦爛文明。
誕生在山東這片土地上的先賢能吏更是數不勝數,山東不僅出現了以孔子為代表眾多文人,更是誕生了許多能征善戰的武將。遠的不說,光是近現代,山東就出現了多位重量級的將軍。如以下幾位:
(張萬年將軍)
張萬年,山東黃縣(今龍口市)人。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卓越領導人。曾任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等職。
1928年,張萬年出生于山東黃縣一貧苦之家,少時靠討飯、學木匠為生,飽受了舊社會的苦難。
1944年,時年僅16歲的張萬年參加八路軍,成為膠東北海獨立三營一戰士,自此開始踏上軍旅生涯,次年即加入中國共產黨。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濟寧齊魯晚報服務電話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濟寧齊魯晚報服務電話的2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