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蒲城吉利服務電話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蒲城吉利服務電話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我們這里過端午沒有給娘家送禮的習俗,說實話我小時候的端午不當節過,最多家家在門口插上兩只艾條完事。
只是近年來,端午節被國家列為法定節假日,部分人才開始過端午,即是過,也不如元旦這些平時小節令隆重,也就是在超市買點粽子回家。
可能是因為端午是南方人注重的節日吧,我們這里人不會包粽子,平時也不怎么吃,就像元宵一樣,一年也就吃這么一次,就是這樣大多數也是年輕人,老年人依然不會過端午。
至于給娘家送禮更沒有這一說,倒是聽說我們這偏遠的地方,有未婚女婿給丈母娘送禮的,聽起來好笑,不知道這樣做是女婿討好丈母娘還是丈母娘巧立名目收禮,聽說禮物還不少,代表禮品有粽子雞蛋,附加禮品比代表禮品還貴重,不管怎么樣,總之也是一個聯絡感情的機會,因為偏遠地區找媳婦不易,一個愿送,一個愿收,皆大歡喜。
我們老家流行的習俗是,端午節的第二天回娘家。
過完節要回娘家的習俗,在我們這里流傳很久了。小時候最盼望的日子就有跟著媽媽去姥姥家串親戚。
我們這里不光是端午節的節后要回娘家,一般重要的節日后,出嫁閨女都要及時的回趟娘家。“春節”后的初二或者初四,八月十五“中秋節”后的八月十六,正月十五“元宵節”后正月十六,都是“出門閨女”約定俗成回娘家的日子。
這個風俗習慣目的,一是把自己家里過節準備的美食給娘家父母帶去,盡分孝心。另一個就是看望老人,互相報個平安。過去交通通訊不方便,國節后及時回趟娘家,就成了習慣,多數人架都堅持下來了。
現在,隨著通訊技術發達,手機電話,微信視頻,現代技術的使用,逐漸淡化了這些傳統習慣。再加上物質生活的豐富多樣,人們對一些食物也不再計較,這種節后串親戚的習俗,也逐漸談了下來。
不過,對于沒有結婚,正處在搞對象階段的男方來說,端午節以前,到未來老丈人家里送禮物,表示過節的祝賀,是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環節。忘記了不好這一環節,你還想順利娶回媳婦?
端午節快到了。你們的家鄉有給娘家送禮的習俗嗎?
首先,我的回答是:我的家鄉自古以來就有過端午節要給娘家送禮的習俗。
端午節,我們的家鄉跟這一天叫"五月當五兒",又叫"五月節"。在"五月節"這一天,家家戶戶過的可熱鬧啦!首先,在這一天里,所有的媳婦兒都必須要在婆家過節。特別是剛結婚的新媳婦兒,還有已經訂婚還沒過門的新媳婦兒,更要到未來的婆家去過節。另外,還有沒結婚的新新姑爺也必須要到丈母娘家來過節。一般情況下,還沒結婚的小兩口,先是新媳婦初五這天到婆來過節,初六新新姑爺再到丈母娘家去過節。
在"五月節"這一天,吃完中午飯以后,新媳婦兒和沒過門的新媳婦就要回娘了。這時候新媳婦兒就回娘家了。婆家要給媳婦兒的娘家帶著禮物回去,一般都要帶著燉肉:雞:各種炒菜,還要帶著主食,慢頭或是米飯:棕子等等。特別是沒過門的新媳婦兒,更要給娘家帶禮物回去,除了以上的禮物以外,還要給新媳婦兒錢才行。在過去的時候一般都給五十或一百元,現在一般的人家都給五百或一千元不等。沒過門的新新姑爺回去的時候,一般的人家只帶回去以上所說的那些禮物,給錢的幾乎是沒有。
總之,我的家鄉在一年當中就過三個重大的節日(五月節:中秋節:春節)。剩下的其它節日,過與不過都不重要,也不在乎。在這三個節日的時候,都要給媳婦兒的娘家隨禮,特別是沒過門的新媳婦兒除了隨禮以外,必須每次來都要給錢才行。特別是到了春節的時候,還要比那兩次給的多一點兒才好。
總之,我的家鄉過節,自古至今就有給娘家送禮的習俗,這是幾百年以來老祖宗留下來的傳統和習慣!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蒲城吉利服務電話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蒲城吉利服務電話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