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康美藥業服務電話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康美藥業服務電話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其實獐子島的做法,已經屬于公開耍賴,套路就是講扇貝的生死傳奇。個人認為,這公司本身毫無價值,當然只是個人認為。
獐子島現在的意義在于成為一個經典的反面例子,這個公司提示養殖業的風險巨大。
股票是個奇特的東西,本質是以誠信為基礎,共同投資共享利益。這個看似簡單,其實暗含了深層次的意思,誠信第一,其次,利益要有足夠大才可以共享,利益不夠大的時候,能夠分享的,必然是有便利條件的大股東和公司管理人員!養殖業,從來都是一個薄利潤行業,因為有巨大風險,有行業低話語權特點,這就是說養殖業難以達到股票要求的“利益足夠大”的條件,因為養殖業利益不夠大,所以扇貝會反復跑路,死亡,其本質是利益的歸屬問題,不會屬于小股東。
誠信是從小培養出來的,長大后沒辦法改變,只有公司盈利可變化。
比如,一家養蝦的公司,兩個人合伙,一人不管理,只是財務投資,另一人管理公司,而管理公司的人把蝦私下賣掉,告訴合伙人蝦凍死了,被風吹跑了等等,本質是蝦被私下賣了。這就是誠信不夠與利益不夠大的缺陷。另一個合伙人,不可能蹲著守著,結果必然是退出。
獐子島的扇貝,在提示大家防止養雞,養豬,養其它的公司出現類似情況。買養殖公司的股票,等同于你將錢交給大股東來搞養殖,問題是,大股東會私下賣嗎?這是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另外,養雞養豬利潤夠嗎?會分給小股東嗎?
如果養雞的公司,每年賺20%利潤,大股東每年賺19億,他會很樂意拿出1億與小股東分享,分享的是快樂,如果公司有時候有20%的利潤,有時候虧損20%,平均利潤率不到5%,平均每年利潤不到5000萬,這時候,大股東只想全部據為己有,不想分給小股東。甚至有的養殖業公司,名義養殖,實則是個代銷商,更是難搞利潤,這就是養殖的特點。
行業屬性決定了扇貝跑路。
我總結出了扇貝的規律,扇貝會根據股票K線圖決定跑路與否,一旦股票行情不好,扇貝就會自動死亡,一旦扇貝看到股票K線圖上升,它就不跑路。
今天上市公司獐子島發布稱公司近日經過抽樣檢測,發現2017年播種的扇貝畝產不足2公斤,而2018年播種的扇貝畝產不足3.5公斤,大幅低于10月畝產25.61公斤,所以公司要進行存貨減值了(也就是說準備虧損了),這是一個扇貝跑了的故事,要問我怎么看?有四個看法:
這是關于上市公司的扇貝跑了的連續劇,劇情是這樣的:
第一季:扇貝跑了,所以我要減值!
第二季:扇貝又跑了,所以我又要減值了!
第三季:扇貝叒跑了,所以我叒要減值了!
第四季:扇貝叕跑了,所以我叕要減值了!
第五季:扇貝又又又又又跑了,所以漢字不夠用了!
所以,筆者的第一個看法就是獐子島的行為對我們的漢語言文字構成了重大挑戰——漢字不夠用了!
這個事情昨天剛剛發布公告,監管部門也下發了關注函,要求詳細說明合理性和造成的影響。
但問題是,這不是第一次了,獐子島公司的扇貝已經跑了多次了,最后公司也沒什么事情,反正扇貝就是“沒”了,上市公司的300億現金都可以沒了,說是會計差錯,幾個扇貝客觀結果就是“沒”了,你還能怎么滴?打個電話,讓扇貝游回來?
對于這類公司,已經無法用金融邏輯和投資理論來分析了。唯一能對股民說一句話的就是:讓公司自己玩兒去吧,在有生之年絕不買他的股票。那未來每年看此類新聞,不就是歡樂多多嗎?而不會受傷。
德先生以前做過投行,作為做上市顧問,看到此類新聞,不禁微微一笑,想到過去碰到的案例,針對基礎種植類公司上市,這個手段雖然拙劣,但是一般都是屢試不爽,特別考驗監管的智慧和決心。
過去總談論證券投資的風險,不論是所謂技術派還是基本面分析派,總是就公司財務數字和k線談來講去。其實這種評論股票方法也沒錯,但有一個基本前提,那就是在證券市場的上市公司必須合規運作,而且監管完善的基礎上,否則那就是抓了芝麻,丟了西瓜。忘記了投資人最重要需要識別的風險,那就是公司的道德風險。
獐子島可以說評論成為證券史上道德風險最高的公司之一。每年出的公告都讓股民心驚膽戰,也讓交易所和監管感覺到深深的無力,那更是讓審計師事務所心驚肉跳,同樣也會讓公司律師感覺到語言的蒼白,不知道如何為上市公司進行辯解。看看交易所的關注函,就透漏出憤懣、憋屈和對于公司的發自內心的郁悶。如果多幾家此類公司,估計交易所會抑郁的!
農業種植類的公司本身風險就大,監管部門也明白如果公司不要face,那監管難度真是難上加難。所以每一家農業種植類公司上市前,監管部門都會特別小心。但是人心藏在身體內,監管部門也不是x光機,無法知道未來的險惡變化。
獐子島就是道德風險集中爆發的一家上市公司,如果從常識推斷,這么大的一家上市公司,在之前三年經歷過扇貝跑了,扇貝又回來了,扇貝又受災了這些大起大伏的變化之后,公司應該會建設完備的風險監控和預警機制,但是每一次為什么毫無征兆的就會爆出一個大新聞,而沒有日常通報機制呢?這可能我們就得用陰謀論來去推測,每一次上市公司的管理層都在耍著一個新花樣,都在利用種植類公司的特殊性,不斷的蒙騙股民、監管以及各類中介公司。
其實監管也不是沒有辦法,在之前證監會立案調查以及進行了處罰之后。面對這種完全對監管漠視的公司,是不是可以出一些特殊的日常監控安排呢?例如讓會計師事務所每月進行調查,讓上市公司每月出臨時報告,讓稽查局每月造訪一次上市公司?這些費用全部歸上市公司來承擔,讓他自己買單來來讓外部機構進行日常的監控。你不是想做壞孩子嗎?你不是想做頑皮的孩子嗎?那么加大日常監察成本,專門針對獐子島出一個個別調查報告,未來再出現類似公司,都可以參照使用。
以德先生估計,未來獐子島上市公司的命運兇多吉少,股價已經跌去90%,未來還能如何呢?我們的監管也可不再是以前的那種監管啊。過去的套路不一定,現在還能玩過去。如果本著為股民負責,為監管的嚴肅性負責,這種害群之馬的上市公司不要也罷。
分享給股民一句話:看指標看k線都是小計,看道德風險,看管理層才是大道。不要只關注于那些小技巧,而更要應該認清大道。即使此次獐子島僥幸逃脫,股民也應該此生不碰此類公司,除非其脫胎換骨,連股東帶高管全部整換。
“用腳投票”,就是指當你不欣賞,不理解,不掌握這家公司情況下,遠離他,讓他自我表演,自我消亡。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康美藥業服務電話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康美藥業服務電話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