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信陽波濤公司電話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信陽波濤公司電話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洪承疇降清之后,向滿清建一大策:
旗人不用營生,由漢人出錢養著。
有人算過賬:滿人五百萬,每人每月四兩餉銀,則每年需12X4X500=24000萬兩。從滿清入關至滅亡,兩百多年,共需6000000多萬兩。如果用馬車裝運,每車裝千斤,要四百萬輛車才裝得下。如果把這些銀兩鑄成銀圓,每圓直徑一寸一分,把這些銀圓聯成一帶,可以繞地球58圈。
有人說,這洪承疇忒壞了!
有人說,不,這是洪承疇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洪承疇,明萬歷進士,崇禎時官至兵部尚書、薊遼總督,戰敗,降清。洪承疇降清后,據清人筆記所載,至少被兩個人打過。
一是洪太夫人。洪承疇把他老媽從閩中迎來京中,太夫人見到他,怒罵,掄起拐杖就打,說:“你個奸臣,接我來,要老娘做旗下老婢嗎?我打死你,為天下除害。”洪承疇只好落荒而逃,太夫人隨即買舟南歸。
二是沈百五。洪承疇幼時即識沈百五,常飲食于其家,呼沈為伯父。崇禎時,義軍活躍,淮河糧道受阻,京中惶恐。洪承疇請沈百五出山任事,沈百五散盡家財,籌資購買大船,由海上運糧入京。崇禎召見,授予沈百五為光祿寺卿。洪降清后,沈百五欲起義兵,后被清兵捕獲,洪承疇便勸沈百五投降。沈問:閣下是誰?洪答:伯父忘了嗎?小侄洪承疇呀。沈高聲道:洪公受國厚恩,早已殉節。你是何人,欲陷我于不義乎?然后就給了洪承疇一個響亮的耳光!
據說,洪承疇降清之后,亦頗有悔意,于是秘室造請,向滿清獻了上述大計。此計妙在何處呢?首先,從此滿漢分居,漢人得以農工商賈而不受其擾。雖然出了不少錢,但總的說,還是有利的。其次,滿人不務營生,難免一物不知,死于安樂。
事實上,到康熙時,昔日驍勇善戰的八旗子弟就已腐朽不堪,除了吃喝玩樂全會,其他就啥也不會了。
洪承疇是明末崇禎朝有名的大臣,后來投靠了清軍后就更有名了。這話怎么說呢?
洪承疇,字彥演,號亨九,福建南安人,他少年科第,一路上春風得意,23歲中舉,24歲考上進士。
不僅如此,洪承疇在仕途上也是一帆風順,先后做過刑部主事、兵部尚書等職務。
后來,李自成等農民軍興起于陜西后,洪承疇率部在潼關大破之,李自成被迫敗走商洛山中,一時陷于低潮。
之后,清兵侵犯邊關,洪承疇又被授為薊遼總督,率軍出山海關救援錦州。
不幸的是,在松山之役中,洪承疇部彈盡糧絕,因副將夏承德叛變導致松山城破,洪承疇和巡撫邱民仰、總兵王廷臣、曹變蛟等都被俘虜。
消息傳來,明廷大震,大家都以為洪承疇必死無疑。
眼看要失去這樣一個重臣,崇禎也感到極為痛心,其下令輟朝三日,并以王侯的規格在京城舉行了隆重的悼念儀式,“予祭十六壇”(七日一壇)。
而且,崇禎還親自到場致祭,并寫了一篇“悼洪經略文”的昭書,布告天下,讓大家認真學習。
不料,這才祭到第九壇,洪承疇降清的消息傳來,弄得大明君臣們尷尬無比,祭奠也被無聲無息了。
洪承疇本出身寒門,少年出名、兩榜進士,仕途得意、位極人臣,君主賞識、下屬歸心,以這些經歷來說,在這場明清國戰中,他無論是戰勝而成為大明棟梁,或是戰敗以身死謝恩酬國,都將是一段勵志故事,也不枉讀了那么多圣賢書,以身踐行,為自己、為儒家在歷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洪承疇在松山戰敗、十三萬大軍盡沒,淪為滿清階下囚。路過錦州時,他寫下一首“王師已喪孤臣在,國土難全血淚余,千年若化遼東鶴,飛越燕山戀帝居”的絕命詞,那時大約想的也是陷于賊手,為國盡節。大明崇禎皇帝,聽說他戰敗后已自盡殉國的謠傳,以為他辱朝廷,不負君國,更賜祭九壇,國禮安葬,優加恤撫。豈料洪承疇臨到生死關頭,方知“自古艱難唯一死”,被范文程一番勸說,,然后皇太極一番禮賢下士的表演,便讓他背棄家國,剃發留辮,屈節以事胡虜,和故國、故君從此一刀兩斷。
但作為一個最沒有理由、最不應該投降的人,他偏偏就選擇了投降。 洪承疇自己顯然是意識到了這一點的,所以,他才會比其他人更瘋狂百倍的為清廷賣命,務求扼殺南明,拿下中華江山,瘋狂誅殺一切反清人士,意圖在幫助清廷獲得中國正統中建立巨大功勛,清廷以后能洗白自己。
洪承疇肯定沒想到,自己最后還是被清廷不屑地列入了貳臣傳,泉下若有知,是否應有悔?
可笑的是,洪氏后人不以為恥,反以為榮,千方百計為其洗白不說,而今還公然吹噓洪承疇為開清第一人,除了日常舉辦各種紀念會、研究會,2015年,福建南安洪氏后人還組織了“隆重紀念開清重臣洪承疇誕辰414周年”的儀式。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信陽波濤公司電話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信陽波濤公司電話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