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ibm公司電話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ibm公司電話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作為企業界的常青樹,IBM(國際商業機器公司)是一家備受世人尊重的高科技公司。
IBM在1911年、由托馬斯·沃森在美國紐約州阿蒙克市創立,初創業務為商業打字機、文字處理機,然后發展到今天全球最大的信息技術和業務解決方案的著名企業。擁有全球雇員31萬人,業務遍及160多個國家和地區。
IBM堪稱過去100年來最偉大的企業。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幾度生死變革、多次化繭成蝶領導產業革命。突出貢獻是在IT行業制定多項標準,以超前的技術、出色的管理和出類拔萃的產品領導著信息產業的發展,保證了世界范圍內幾乎所有行業對信息處理的全方位要求。
IBM從生產計算尺和打孔機起家,雖已占美國市場85.7%份額、但計算機來了,IBM迅速轉型、脫胎換骨,1944年聯合哈佛大學制成第一臺電子管自動數碼電腦,並請計算機之父馮·諾伊曼任公司首席科學家,研制出了64位形式晶體管線路的小型數據處理機。
嗣后,IBM又繼續推出劃時代的System360大型計算機和IBM5150新款個人電腦,標志著世界上計算機有了共同的語言,可以共享OS/360的操作系統,奠定了IBM在計算機行業的領先地位。
當手機尚未形成潮流時,IBM把電腦生產賣給了聯想,集全力做系統集成服務。當此項技術遭遇瓶頸、突破空間受限時,IBM適時倡導了E-BUS iness電子商務概念。而群雄爭食時,IBM又推出了云計算和智慧地球理念。當眾人都做云計算時,IBM提出了有認知的機器人的人工智能時代。當大家集中于芯片時,IBM將芯片生產業務賣給了格芯,自己專注芯片設計和制程工藝研發,造出了第一顆2nm芯片。
縱觀IBM的成功歷程,每次都是敢于放下自己創造的輝煌成就,引領人類進入一個更高信息化文明的緯度。用IBM自己話講:是Think(思考)和Service(服務)的結果,使IBM歷經數次變革、幾度風云仍能立于潮頭,靈活完成業務模式轉型、與不斷變化的市場和經濟環境相適應,成了企業界的常青樹。
先澄清一點,IBM的這個2納米芯片,可不是符合摩爾定律的命名,而是遵循現在三星、臺積電倡導的浮夸風式的命名。在過去,遵循摩爾定律的命名,是用在還是2D設計的芯片上,如90納米、65納米、40納米等等。但現在小尺寸的芯片都是3D設計了,都要用諸如FinFET這樣的立體設計結構,所以現在的這些浮夸式命名,應當解釋為“等同于2D設計時晶體管密度”,即這個2納米芯片就要理解成,等同于2D設計時的2納米晶體管,可不是真正的2納米尺寸的晶體管。
但IBM的這個等效于2納米晶體管密度的芯片依舊是個了不起的進步,號稱和7納米芯片比,性能可以提高45%,功耗降低75%,都是特別巨大的跨越式進步。而且這個重大利好消息對Intel和三星電子是強心針式的幫助,因為IBM與他們有協議,Intel和三星電子將可以使用IBM的這項創新式工藝。
IBM是個老牌科技公司,也曾經有自己的芯片生產廠,那個用在F-22上的大名鼎鼎的POWER處理器就是IBM的產品。但IBM生產的芯片一直是自產自銷,沒有對外銷售過。2014年,因為業務調整,把芯片生產廠賣給了格芯。讓IBM吃個悶虧的是,2018年,格芯宣布不進軍7納米工藝,要“深耕”現有的14納米FinFET工藝和22納米的FD-SOI工藝。這一下子,算是把IBM坑到了溝里,因為IBM還是芯片研發的領頭羊,所設計的芯片雖然在家用級電子產品上少見,但在工業級和軍用級上卻是主力,格芯的這么“小任性”一下,算是把IBM踹溝里去了。
好在IBM在賣掉芯片廠的時候,保留了一條在紐約州奧爾巴尼的試驗生產線。這就讓IBM保留了研究芯片制造工藝的能力。于是,沒人幫IBM折騰更先進的工藝,IBM就自己來折騰,經過3年的努力,居然讓IBM真折騰出成果來了!現在這個2納米工藝就是IBM的那條試驗線上研發出來的。
在格芯不頂用后,IBM就要找頂用的芯片廠來實現它的這個2納米工藝。于是,Intel和三星電子就投懷送抱了。雙方的目標一致,就是要打破臺積電在芯片制造上的事實“壟斷”地位。IBM在格芯掉鏈子后,一直是與三星合作生產尖端芯片。比如那個POWER 10處理器就是三星在代工。此時IBM弄出好東西,三星怎么會不要?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ibm公司電話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ibm公司電話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