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貴州大立公司電話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貴州大立公司電話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坐在電視機前等收看伊朗召開新聞發布會,但基本內容已經出來了,提高濃縮鈾豐度至5%,但不會退出“伊核協議”!
很多人討論了,補充幾點:
1.美伊危機不斷升級,但能夠踩剎車的,只能破美國特朗普和伊朗精神領袖,但特朗普的信譽度,讓伊朗根本不敢聽美國說的“可以談”,只能積極備戰,向死而生。
2.法國總統馬克龍與魯哈尼電話溝通,約定7月15日商討“多方對話”和談等可能性!問題是,如果美國不主動,這個事情法國就真的想多了。
3.伊朗提高低濃度濃縮鈾至5%,其實就是逼迫歐洲國家能夠落地INSTEX結算機制,讓伊朗可以售賣石油!但說實話,這個結算機制,實在太難落地了,畢竟美國會下狠手,而英法德在國際金融里的地位根本無法與美國相比。
4.歐洲里面英國已經在跪舔美國了,法國在關鍵時刻,也不要指望能夠對美國強硬,低頭屈服也是大概率事件…但是,如果美國真的跟伊朗打起來,英國會成為美國靠譜代理人嗎?不會!英國只是想脫歐后,依靠美國在歐洲有更大可能性和影響力!
哐當!靴子如期落地,伊朗人說到做到,馬克龍嚇著了?在濃縮鈾存量突破了限制后,現在期豐度也如期突破了限制,這是伊朗對歐洲進期表現極其憤怒的反應,并不排除未來重啟巴拉克重水反應堆的可能。馬克龍電話警告魯哈尼是在舍本逐末,不從自己方面解決問題,這種警告毫無意義,這個時候還想當墻頭草投機取巧不可能兩邊取利。
7月7日到了,伊朗人期待的歐盟與自己的特殊貿易結算機制instex,并未得到歐盟方面的有效實施,相反《伊核協議》簽署國之一,英國背信棄義在伊朗背后插刀,竟干出共同對手美國至今還沒敢干的,扣押運送伊朗出口石油的油輪事件,顯然已成了幫助美國破壞協議、充當美國打壓伊朗石出口的急先鋒打手,至今未放。對其如此違反《伊核協議》的野蠻作為,歐盟并沒有發出應該發出的只言片語,他馬克龍同樣也沒放出扁屁一個,現在像火燎腚一樣跳出來警告伊朗,自己不感覺心虛?
其實馬克龍本身的反復無常,也是讓伊朗憤怒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安倍晉三訪伊充當美國說客,要替說服伊朗同意與美國重談《伊核協議》的同時,馬克龍竟在與到訪的特朗普會見中向伊朗喊話,要求其在接受美方四項捆綁伊朗的無理條件的基礎上,同意與美國開啟重談協議的談判,這小子也是美國破壞協議助紂為虐的幫兇之一,這次的警告魯哈尼他是站在什么立場不言而喻。
全面履行《伊核協議》保障伊朗石油正常出口,落實instex固然對伊朗有利。而對歐盟來說,這不僅代表它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同樣也代表他們自己根本長遠的經濟、貨幣流通更大利益。但是協議的三個歐洲簽署方,已有英法兩國不同程度的倒向美國,只剩一個德國孤掌難鳴。這個唯利是圖投機取巧,面對美國軟弱無能的資本主義集合體,已經很難讓伊朗敢于對其信任,使其突破協議限制這是必然動因。
但是這并不代表伊朗已經破壞了《伊核協議》,協議對伊朗濃縮鈾存量300公斤的限制,并非是強制性條款;3.67%豐度限制是伊主動的承諾,這是民用鈾的最低豐度標準,再低了就是廢物。而伊朗要達到的5%豐度是民用表準的上限,到20%的豐度才達到軍用核燃料級標準。
也就是說,即使伊朗把濃縮鈾豐度提高到20%,這才達到軍用燃料級,雖然突破了協議限制,但離破壞《伊核協議》的核武器開發,需要90%以上豐度還差一大截,因此伊朗這次突破的實際是自己主動承諾的限制,離破壞伊核協,離搞核武開發還差的遠呢,反復無常的馬克龍在警告魯哈尼之前,應該先檢討自己都干了什么。
這個表述不是太正確。
伊朗的確宣布把濃縮鈾豐度由現在的3.67%提高到5%,而馬克龍也和魯哈尼通電話,但是馬克龍并沒有警告魯哈尼,只是雙方探討了恢復核協議的條件。
伊朗要把濃縮鈾豐度提高到5%并不是魯哈尼能夠控制的,這些事情完全是伊朗教權力量說的算。
在特朗普宣凍結哈梅內伊以及革命偉8名高官海外資產的時候,魯哈尼對核協議談判的主導權就已經被剝奪了。
哈梅內伊那邊完全掌控了核協議問題上的主導權,魯哈尼現在只是傳話人而已,很多事情他現在已經做不了決定,目前哈梅內伊已經很少現身說話,反倒是伊朗宗教人士頻頻發音。
可以這樣說吧,是特朗普的“智障”行為,導致了伊朗宗教強硬派獲得了主權導,削弱了伊朗在核協議問題讓步的可能性,特朗普這是自己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
魯哈尼其實還是想拯救伊核協的,因為伊核協議是他參與談判的,維護伊核協議就是維護他在政治上的成果。而一旦伊核協議被破壞,無論是誰破壞都會對魯哈尼的政治前途產生巨大的影響。
馬克龍和魯哈尼通過電話,只是討論如何在美國退出的情況下維護核協議,維護核協議無論對魯哈尼本人還是歐盟都是有利的。
伊朗官方今天將發布聲明,宣布將濃縮鈾的豐度由3.67%提升至5%,這是對英法德以及歐盟回應,因為他們未能在60天之內提出保護伊朗經濟利益免受美國制裁影響的替代性方案。這消息是由伊朗官員透露給外界的,所以說還需要等伊朗官方正式公布才能得以確認。不過這基本是一個大概率事件,就在昨天法國總統馬克龍致電魯哈尼,對于伊朗將進一步停止違反伊核協議的做法表示關切,并且警告稱,任何此類行動都將不可避免的產生相應的后果,同時也與魯哈尼約定在7月15日之間討論“能夠恢復各方對話的條件”。
(馬克龍與魯哈尼)馬克龍提出的所謂“恢復各方對話的條件”的說法其實也就是向進一步穩住伊朗,不讓其進一步違反伊核協議,因為這樣會產生幾個比較嚴重的后果。首先這使得英法德以及歐盟方面可能不得不依據“伊核協議”所規定的條款恢復對伊朗的制裁。其次在外部壓力增大的情況下不排除伊朗會采取更進一步的措施,甚至徹底退出“協議”,這將導致美英法十多年的努力付諸東流。最后也是最為嚴重的是,這將給地區的安全局勢帶來更多不確定性因素,甚至有爆發軍事沖突的可能。
(伊核各方)那么馬克龍所謂的“能夠恢復各方對話的條件”達成的前景如何?
這個前景并不怎么好。一方面,德法英以及歐盟確實無法提出能夠保障伊朗經濟利益的替代性措施,原因在于這本身是一個商業行為,而非政治行為,真正與伊朗從事經貿往來的是歐盟企業,而非政府機構。這些企業不可能甘愿冒著被制裁的風險為政府行為買單。這些大型跨國企業在美國都有龐大金融資產,還有廣泛的業務往來,一旦遭到制裁,業務會受到致命影響。
(法國道達爾暫停伊朗業務)另外一方面就是能夠決定伊朗能否展開對話的關鍵不在于歐洲,而在于美國。伊朗情報部長馬哈茂德·阿拉維周三表示“只有在美國總統特朗普解除制裁,且最高領袖允許舉行這樣的會談情況下,才會與美國舉行會談。”這番話對美國說的,但是同樣可以適用于歐洲,其可以反映出目前伊朗政府的迫切要求是解除制裁。然而對于特朗普政府而言這要求是不可能答應的,而且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也不會答應與美國展開對話。
(特朗普與伊朗)結語
目前由于美國的退出以及制裁,讓伊核協議本身已經基本名存實亡。對于伊朗而言其準守協議與其違反或者退出協議的結果都是一樣的。對于伊朗而言,其目前也只能以此為威脅,而后果只能是將歐洲推到美國一邊,而美國樂見其成。英國在4日扣押伊朗油輪格雷斯1號不是一個孤立的時間,雖然其給出的理由是“歐盟對敘利亞的石油禁運”,然而明眼人都清楚,此舉旨在警告伊朗不要挑戰歐洲的底線。
本文圖片來自谷歌圖片,感謝提供,歡迎加大家批評、指正、留言、點贊、關注!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貴州大立公司電話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貴州大立公司電話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