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山東能源公司客商電話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山東能源公司客商電話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管轄變更正常的,連云港在解放戰爭期間到建國初期暫歸臨沂大區管轄。解放后我家老爺子經常隨204師到連云港支持海防建設,后劃歸江蘇。204師68軍,軍部在徐州,所以連徐臨在歷史上就分割不開,特別徐州語言風俗和臨沂基本一樣,且有不少祖籍為臨沂的。
贛榆劃歸江蘇,有一段軼事和許世友將軍有關。建國后,許世友是南京軍區司令員,那時候開始省界的劃定。贛榆最北面的柘汪鎮有條繡針河,關于這條河的來歷就不說了,歷史上很有名的“只要功夫深 鐵杵磨成針”就是說的這條河。許世友將軍其實一開始是要把臨沂整個劃入江蘇的,因為繡針河里有黃金,當地人還在河里淘金的。既然河里有黃金,那么它的發源地肯定有金礦。所以許世友將軍就請了當時的南京師范大學地理系教授去繡針河考察調研。最后得出結論,這邊有黃金,但是含量非常低,不值得開采。所以許老將軍就不要臨沂了,但是爭了半天,不能就這么放棄了,就以繡針河為界,把贛榆劃到江蘇了。
現如今的贛榆已經是江蘇連云港市的三個主要城區之一,位于華東、長江三角洲地區,地處江蘇省東北部,其實要說到贛榆為何劃入江蘇,這應該是再正常不過的,因為它原本就屬于江蘇管轄,有人認為它原本是山東的,是因為有一段時間劃入了山東,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贛榆的歷史沿革大家可以自己前去了解,篇幅有限,就著重細說下贛榆在山東和江蘇之間的歷史。
以1940年為界限,1940年之前,贛榆縣都是江蘇省轄區,再向前追溯就是屬于江南省淮安府,后在日本侵略中國,將贛榆縣偽政府隸偽淮海特別區,接著改為省,一年之后,在贛榆縣成立了抗日民主政府,屬于山東省濱海專屬。
也就是說從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贛榆就開始劃入了山東,然而日本投降后,偽政府自然解體,直到1953年1月,贛榆縣又被重新劃入江蘇省,屬于徐州專區。1983年,江蘇省撤銷各個專區,實行市管縣體制,贛榆縣被劃歸連云港市。
2014年,贛榆縣又結束了縣的體制,成了連云港市贛榆區,而之所以劃入江蘇,這也都是根據國情還有當地的經濟以及之后的規劃調整的。
但是贛榆區一直都沒有得到很好的發展,贛榆在江蘇連云港,似乎只是作為土地儲備,要等到有資金才會去開發,再則山東省一直注重沿海地區的發展,江蘇則更注重蘇南地區,所以說贛榆區作為沿海地區在江蘇完全沒有優勢。
很多贛榆人始終都希望劃入山東,雖說在山東只有13年的時間,但是那時候的贛榆人在這段時間內發現只有在山東才有歸屬感,尤其是行政區劃給他們帶來的歸屬感。
再則贛榆的風俗習慣和山東魯南地區基本相似,尤其是飲食習慣,方言都相似,融合到連云港確實很難發展,很多贛榆人明顯發現,在規劃江蘇后得不到認同,經濟發展更是停滯不前。
總而言之,時代和政策都在不斷變化,希望贛榆能夠越來越好!
【文/羽評郡主,歡迎關注】
民國29年11月30日,贛榆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隸山東省濱海專署。次年1月,國民黨贛榆縣政府流亡外地,不久解體,民國33年12月在新浦重新成立。民國34年1月,割贛榆、莒南、日照3縣邊區置蘆山縣。9月,日本投降,偽縣政府解體;贛榆縣抗日民主政府進駐青口鎮,自此作為縣治;蘆山縣撤消,屬區歸還原建制。11月26日,贛榆縣改名竹庭縣。民國36年2月,國民黨贛榆縣政府移駐墩尚鎮,次年6月14日流亡新浦,11月7日解體。1950年10月,濱海專署改稱臨沂專署,竹庭縣復名贛榆,仍隸之。1953年1月贛榆縣劃歸江蘇省,隸徐州專區,1983年3月改隸連云港市至今。
2014年7月,國務院批準江蘇省連云港市行政區劃調整,贛榆縣撤縣制建區。
贛榆地處江蘇省東北端,東臨黃海海州灣,隔海與日本、朝鮮半島相望,北接山東半島。
贛榆區擁有大面積濱海濕地、海洋灘涂、和全省最長黃金海岸線,境內土地肥沃、河道縱橫、通榆運河、生態漁業發達,自古以來就享“魚米之鄉”之稱。
贛榆是全國首批沿海對外開放縣之一。改革開放以來,已建成對蝦、紫菜、蘆筍、鑄件、草柳編織等10大出口創匯基地,與日本、韓國、美國、香港、臺灣等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經濟技術協作關系,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在贛榆投資興辦了400多個合作項目。全區有13大類100多個產品出口,形成8大出口創匯基地,年出口創匯2000多萬美元。
五月份剛去過臨沂,參觀過東夷博物館,大概了解了山東人民的一些想法,馬上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張照片是沂河畔的東夷博物館,規模宏大。當天看到當地組織小學生穿著統一的迷彩服參觀。
第二第三張照片是進館后的必經之路,鐫刻著隨著歷史發展,東夷文化圈的地名。很明顯,海州是連云港,彭城是徐州。這條線是一以貫之的,這兩座城市在歷史上各個時期的名字都出現在這里。
第四張照片是進入主廳門口處的石刻地圖。很明顯,不要說贛榆,整個江蘇長江以南都是他們的。
第五六七張照片都是展示內容,一再強調以上內容。
第八九張照片都是文字介紹。因為我是徐州人,所以沒拍贛榆和連云港的。但記得肯定有連云港——海州。
和臨沂人聊天,沂蒙老區嗎,非常驕傲的一段歷史。畢竟那時候蘇北確實歸山東管,離得近是繞不過去的,所以山東老鄉津津樂道。
順便說一個小知識點,江蘇山東都算是華東,抗戰中后期到解放戰爭時期歸中共華東局管理。這華東從何而來?其實是中共華中局(駐地淮陰)和中共山東局(駐臨沂)合并而來。實在是蘇北大平原無險可守,只能退到沂蒙山。
最后說一句,我是徐州人,在蘇南上學生活,和一幫子山東同學同事最親。總感覺我們是親人??
事實上,從元代設行省制度以來,贛榆大多數時間都是隸屬于江蘇地區的。元代以來,贛榆隸屬于山東管轄只有3次。
第一次發生在民國二十九年(1940年)。是年11月30日,國民黨成立了贛榆縣抗日民主政府,歸山東省濱海專署管轄,但是到了第二年1月,這個臨時成立的政府就宣告破產了。
第二次發生在解放戰爭時期。1949年在南京解放后,到了5月整個江蘇全境就都解放了。但是江蘇省卻短暫的消失了,中央在原江蘇省地界上設置了 蘇北、蘇南兩個行署與南京市等三個省級行政區。而贛榆縣被劃分給了山東代管。
第三次發生在建國后。1950年撤銷了原山東濱海專區的建制,并在原有轄區上成立了臨沂專區,而贛榆縣自然而然就成了其中的一員,受臨沂專區管轄。只不過當時的贛榆縣還是以1945年的名稱示人。1945年11月26日,為了紀念符竹庭同志,特意將贛榆縣改名為竹庭縣。但是這個縣名一直沒有得到國民黨的承認。當然建國后就無所謂他承不承認了。所以直到1950年5月,竹庭縣才改回原名贛榆縣,依然隸屬臨沂專署。
1953年1月江蘇省恢復建制。原隸屬徐州專區管轄的贛榆縣也重新回到江蘇的懷抱。從1952年到1982年,整整30年間,贛榆縣一直都在徐州地區的管轄范圍之內。1983年發生了一件影響到全國各個縣市的大事——國家地市行政體制改革。在這一年,贛榆縣被劃分到了連云港市。到2014年,贛榆縣撤縣設區。從此贛榆作為連云港市的一個區一直至今。
綜上所述,贛榆隸屬于江蘇遠比其屬山東的歷史久,1952年贛榆回歸江蘇省,其實說它是再次回歸也是可以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山東能源公司客商電話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山東能源公司客商電話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