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蒲城護衛(wèi)公司電話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蒲城護衛(wèi)公司電話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察哈爾和直隸省的取消,是出于政治原因。
首先,察哈爾在清朝時是沒有單獨設立行政區(qū)劃的。一直到1912年,民國元年,才在察哈爾設立特別區(qū)。民國這么做,其實也是在搞“步步蠶食”,逐漸把蒙古地區(qū)分割漢化。之后,又先后設立熱河(1914年)、綏遠兩個特別區(qū)。這三個地方加上寧夏省,就是著名的“塞北四省”了。剛好是在蒙古和內地接壤一帶。
等到1928年,這三個特憋屈才正式成為省。察哈爾省就此建立。著名的抗日名將張自忠,就曾出任察哈爾省政府主席。
等新中國成立后,我國實行民族自治政策。毛主席在中共七屆二中全會期間說了:“我們一定要恢復內蒙古歷史的本來面貌”。蒙古族居住的地區(qū),就歸內蒙古自治區(qū)管轄。于是,在1952年,撤銷察哈爾省,將其轄地劃給內蒙古自治區(qū)、河北省、山西省和北京市。
再說直隸。
“直隸”就是直接隸屬的意思,特指直隸于京師的地區(qū)。明朝時,有兩個“直隸”:直隸南京的地區(qū)為南直隸;直隸北京的地區(qū)為北直隸。這都是因為明朝有兩個都城。等到清朝,將南直隸改稱江南省,北直隸改稱直隸省。于是,“直隸”就成了河北一帶的行政區(qū)劃名字。
直隸這個名字,確實很有文化氛圍。可是,民國政府的都城在南方(先是武漢、后改南京),直隸地區(qū)已經不是政治中心了。于是,在1928年,民國政府在占領北京、定都南京以后,把直隸的名字改為河北省了。目的,還是在弱化直隸的政治屬性。
新中國成立后,還是使用河北省這個名字,只是不斷地對其區(qū)劃做幾次簡單調整:變更河北省的省會為石家莊,并將部分地區(qū)給了天津和北京這兩個“直轄市”。
察哈爾省,建于1912年,中國舊省級行政區(qū),簡稱“察”,省會初駐直隸省張北縣,民國十七年改置為省,省會駐萬全縣,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6月析萬全縣縣城置張垣市,省會改為張垣,在今張家口市橋西區(qū)。張自忠曾任察哈爾省主席。
直隸省簡稱“直”,省城為保定。明朝時稱北直隸,清順治二年(1645)改稱直隸,康熙八年(1669)稱直隸省。 1928年6月20日,經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決定,將直隸省改名為河北省,簡稱冀,舊京兆區(qū)20縣并入河北省,北京改名北平,北平、天津劃歸河北省,北平為河北省省會。
我是潘多拉效應,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在塞外山城張家口市的巍巍長城腳下,滔滔清水河畔,有一處雄偉壯麗的古建筑群,它就是聞名遐邇的察哈爾都統(tǒng)署舊址。
察哈爾都統(tǒng)署建于清朝乾隆年間。為了加強對內蒙古察哈爾八旗及四牧群的管理,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十一月,清廷始設察哈爾都統(tǒng)統(tǒng)轄察哈爾十二旗群,總領旗兵,而不理政事。翌年建察哈爾都統(tǒng)署。察哈爾都 統(tǒng)由皇帝特簡(選拔),為獨當一面的封疆大臣,是清廷在全國僅設的三處都統(tǒng)之一。
直隸,中國舊省名。宋制,地方行政機構以州令用勁,其直屬京師者稱直隸。元不屬諸路及宣慰司或行省的府縣,亦稱直隸。明、清不屬府而直屬布政司的州稱直隸州。特指今河北省。 明朝時期稱直接隸屬于京師的地區(qū)為直隸。明朝洪武初年建都南京(后改稱京師,永樂初年復改南京。
在今南京市),以應天府等府為直隸。永樂初年移都北京(今北京市)后,又稱直隸于北京的地區(qū)為北直隸,簡稱北直,相當于今北京、天津兩市、河北省大部和河南、山東的小部地區(qū);直隸于南京的地區(qū)被稱為南直隸,簡稱南直,相當于今江蘇、安徽、上海兩省一市。
清朝初年以南直隸改稱江南省,北直隸改稱直隸省,轄境依舊。雍正、乾隆以后,逐漸在今河北省承德市、張家口市北部、內蒙古自治區(qū)西拉木倫河以南、遼寧省大凌河上、中游,西河上游以北和內蒙古自治區(qū)奈曼、庫倫二旗等原蒙旗部分設置州、縣,劃歸直隸省,轄境逐漸擴大。1
914年劃長城以北改屬熱河、察哈爾兩個特別區(qū)域。1928年改省名為河北省。 直隸省為清朝單省設總督的行政區(qū)之一,行政中心設在保定。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蒲城護衛(wèi)公司電話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蒲城護衛(wèi)公司電話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