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清河液壓公司電話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清河液壓公司電話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首先讓我們看看二戰中日本的坦克
在戰爭初期中期日本主要使用97式坦克,但重量僅為15t。而且火力薄弱。這是因為什么呢,因為戰爭初期,日本主要侵略對象都是亞洲國家,比如中國,緬甸等等,工業薄弱,軍隊實力差,沒有大規模坦克部隊,也沒有像樣的重型炮火,連像樣的反坦克武器都沒有。以至于在影視作品中經??吹揭粋€日本鐵皮裝甲車,普通反抗武裝都一點辦法沒有。所以小日本的這種97式坦克,在國際上是輕型,但在亞洲戰場上那真是耀武揚威。
但正是這種環境讓日本坦克研發止步不前,要知道日本前期研發能力并不弱,零式戰斗機剛出來的時候吊打任何一個國家的戰斗機。后來在戰爭后期也研發出來能和m4 t34 相抗衡的坦克,但那是后話。
還有因為日本是島國資源有限,加上戰場97坦克都沒有敵手,也沒必要有研發新式坦克的必要。
后來因為太平洋戰爭爆發。讓日本看到了美帝的坦克威力之后,才讓日本認清現實,趕緊研發出了新式的3式坦克,重量為18.8t。研發出來的時候已經1944年了。生產了約為150量,這種數量坦克在美帝面前已經顯得不堪一擊。所以也只是幫日本投降拖了一點時間。末期日本又研發了4式5式坦克,這時候日本對于坦克概念有了值的轉變,因為重量已經發到30-35t,這也就是能和m4 T 34 相抗衡坦克,但是戰爭已經快結束了。
4式制造出了幾輛,5式只有樣車。這也可見日本高層多么愚蠢,在與蘇聯的諾門坎戰斗中,沒有打醒,去惹了更強大的美國,初期戰場還是用97去打,真的可以說沒腦子,研發出來的3式也只是18.8t而已。
所以為什么日本坦克都是一種薄皮大餡的感覺呢,因為他就是這么脆,后期皮厚的,但戰爭已經到后期。沒用了
主要原因就是資源和戰時的要求導致的。由于本子二戰中那個規模世界第二海軍的海軍艦隊的存在,導致陸軍得到的鋼鐵資源不足,也就沒法制造那些陸上大家伙。
其次就是在日本軍隊內部海陸軍之間的斗爭,在日本明治維新后,歷次對外戰爭,日本海軍都出盡了風頭,陸軍反倒是處處被壓制,這就導致雙方相互看不上。一直到日俄戰爭時雙方由于矛盾問題造成了許多不必要的損失,在日俄戰爭中,日本陸軍寧愿冒著俄國人的炮火阻擊搞板載沖鋒,也不原因在有無線電的情況下向近在咫尺的本國軍艦請求炮火支援。于是乎這種爭吵一直到二戰結束都沒有停止。
另一個原因就是戰時需求沒有這么大,日本二戰期間坦克的主要戰場是中國,而當時中國軍隊的武器五花八門,能擊穿日系十幾毫米裝甲的武器一個手就能數過來。而且在39年之后,日本為坦克大量的換裝柴油機,用步槍打發動機最多讓坦克歇菜,而不能引發爆炸將其摧毀。所以戰場反饋中日本人對自己的坦克評價都比較不錯,所以雖然日本二戰期間坦克有許多型號,但是總重量和防護性能基本沒太大的變化
當然戰場上沒有出現不代表日本沒有重型坦克,比如這老鼠有一拼的日本的百式重型坦克
以及日本沒有量產的345中戰車。
當然日本的相對正常的重戰車也有,只是沒有量產,也沒有上戰場。
關于具體的內容大家可以去看軍武次位面262對日本戰車發展的講解,這是相關視頻在B站的av號:av2736213
先亮答案:因為二戰時日本鋼鐵資源不論在產能還是存量上都遠遠落后于歐美、蘇聯等國,產能跟不上,就只能將坦克抽條,最后成為坦克中的辣雞!
一、二戰時日軍的主戰坦克:
二戰時日軍主要使用的坦克,只有兩種型號:95式輕戰車和97式中戰車
(95式輕戰車,俗稱豆坦克)
(97式中戰車,日軍自己稱為重戰車,實際僅僅是中型坦克的噸位?。?/p>
二、二戰時制約日本生產坦克的幾大數據:
1.工業生產率占全世界的比重:
坦克作為二戰中陸戰利器,是最為依賴重工業的!日軍可以說還沒有開始制作坦克,便輸在起跑線上了!這是先天不足,后天無法彌補的!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清河液壓公司電話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清河液壓公司電話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