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ipm公司電話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ipm公司電話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首先個人不太贊同物價會上漲,2018中美貿易戰帶來很多不良后果,降準的根本目的是刺激投資和消費,但是經濟的下滑造成投資欲望的降低,部分過剩產能需要消化。
而且大部分老百姓應該都接到過小貸公司的電話問你是否需要貸款。以小見大,市場并不太過缺錢。投資欲望降低,說明投資不賺錢,消費同理下降。悲觀預計也可能出現通貨緊縮。物價有可能不升反降。
本文僅代表個人觀點。
我是紅楓俠客,歡迎關注。
下午央行宣布全面降準,這絕對是財經界關注的一個焦點。今天(1月4日)的央視財經頻道(cctv2)的經濟信息聯播和央視財經評論中都討論這個話題。想看權威的分析,可以去查閱相應的電視節目。
這里我只說說我個人對這次降準的理解:
第一,降準的發布時間是精心選擇的,也是一個慣例的時間點——周五下午。這個時間已經收市,接下來有兩天休市,讓人們充分消化這個消息,減少對股市的沖擊。股市相對平穩,對股民是有利的。
第二,釋放的資金是1.5萬億,但真正釋放到市場上的只有8千億。剩下的7千億實際上已經“抵債”了,并沒有直接釋放到市場。這么多資金釋放到市場,資金的流動性增加了,那一般的理財產品的收益率會下降。普通老百姓存在寶寶類基金里面的錢,收益會下降,可能明天的早點上就要少一粒花生米了。
第三,更多的錢進入市場,銀行的資金相對多了一些,那可外借的錢就多了,貸款利率可能會下降。一些企業的資金成本會下降,如果這些資金進入實體經濟里面,會促進經濟的發展,這對老百姓非常有利。這也是國家降準的目的。
存款準備金是央媽給各商業銀行寶寶們存的“備用金”。
當感覺經濟吃力,各企業貸款困難時,央媽就會降準來給寶寶放貸。
當感覺經濟吃香,各企業貸款過多時,央媽就會提準來讓寶寶注意控制風險。
它像是一個央媽的法寶,通過銀行存貸調控,對經濟有著直接的影響,
當然,對老百姓的衣食住行,也有著較大影響。
此次降準1%,有兩大原因:一是IPM數據低于榮枯線,經濟下行壓力大;二是春節來臨,市場有較大流動性壓力。
雖說是釋放1.5萬億資金,實際中期有7000億的資金會到期,故實際中長期釋放資金是8000億。
這樣算屬于正常釋放,但是一次性1%給人的感覺確實是“寬松”了。
寬松的背景下,當然CPI會增長,2018年的CPI增長2.9%,為近3年來最高。
都感覺2018年經濟有些吃緊,但是CPI還是增長較大。
要說是對咱老百姓有什么影響?那就是打算給孩子交首付買房好娶媳婦,它一降準,一年又白干了,首付又漲了,媳婦又遙遙無期了,現在就盼著人工智能發展的快一點,到時候不用娶媳婦就好了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和曾經的央行人,我覺得對老百姓雖然不能產生直接影響,但通過貨幣流量增多產生對CPI的間接影響,從而拉生普通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價格的總體上行或生活成本的增加。
因為此次凈流向市場的貨幣高達8000多億元,加上之前央行調整普惠金融定向降準標準的7000多億元,實際2019年可投放高達1.5萬億元以上的資金總量。
眾所周知,市場流動的錢增多了,而物質還是原來的物質,那么價格就會上漲,購買同樣的產品可能支付的錢就會比原來增多了,這就是貨幣貶值的最一般規律。這樣傳導到人民衣食住行領域,都會出現價格的抬升,使民眾的實際生活成本有較大的上升。
一是由于部分資金有可能流向房地產或樓市,房子價格有可能上漲,對剛需購房族而言可能會因買房多支付錢了。住的價格上漲了。
二是在穿著方面,衣服與其他價格的上漲比如原材料價格、人工成本等是緊密聯系在一起,貨幣增加就會必然帶動衣服原材料及生產加工工人的工資上漲,從而抬升所有衣服行業的成本,使脫衣服銷售價格回升。使人們的衣的價格上漲了。
三是貨幣增加會帶動生產企業原材料成本上升,使與民眾吃相關產業及農業價格回升,比如農藥化肥上漲,會帶動農副產品價格的上漲,不家養殖產業價格的上漲,從而推動民眾吃的支出增多。
四是全社會各行各業都是組成社會價格總體系的一部分,由于相應產業及其他成本的上升,也會推動交通成本的上升,有可能使高鐵、飛機、地鐵等價格上調,這又便利民眾出行成本的增加。
總之,央行全面降準有利有弊,有利的一面可讓實體企業走出經營困境,恢復生機與活力,推動國家經濟增長,為社會創造更多的就業崗位,這對民眾就業及收入增長和幸福指數提高都起到一定作用,但民眾為些需付出的成本也將隨之增加。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ipm公司電話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ipm公司電話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