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小編關注到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話題,就是關于申請電話網絡的報告的問題,于是小編就整理了1個相關介紹申請電話網絡的報告的解答,讓我們一起看看吧。
北京8月30日報道: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8月30日發布的第44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上半年,我國互聯網普及率已超過六成。
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8.54億,較2018年底增長2598萬,互聯網普及率達61.2%,較2018年底提升1.6個百分點;我國手機網民規模達8.47億,網民使用手機上網的比例高達99.1%。“這一增長體現出‘提速降費’對移動互聯網發展的巨大推動作用。”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主任曾宇表示,“與5年前相比,移動寬帶平均下載速率提升約6倍,手機上網流量資費水平降幅超90%。我國用戶月均使用移動流量達7.2GB,為全球平均水平的1.2倍。”
消費互聯網依然保持著較快增長,下沉市場、跨境電商、模式創新為網絡購物市場提供了新的增長動能。報告顯示,截至2019年6月,我國網絡購物用戶規模達6.39億,較2018年底增加2871萬,占網民整體的74.8%。在地域方面,以中小城市及農村地區為代表的下沉市場拓展了網絡消費增長空間,電商平臺加速渠道下沉;在業態方面,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額持續增長,利好政策進一步推動行業發展;在模式方面,直播帶貨、工廠電商、社區零售等新模式蓬勃發展,成為網絡消費增長新亮點。
互聯網普及率的提升,也讓“互聯網+”應用不斷拓展,不斷打破“數字鴻溝”。在線教育應用就是這種拓展的寫照。截至2019年6月,我國在線教育用戶規模達2.32億,較2018年底增加3122萬,占網民整體的27.2%。“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發展‘互聯網+教育’,促進優質資源共享。隨著在線教育的發展,部分鄉村地區視頻會議室、直播錄像室、多媒體教室等硬件設施不斷完善,名校名師課堂下鄉、家長課堂等形式逐漸普及,為鄉村教育發展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通過互聯網手段彌補鄉村教育短板,為我國各地區教育均衡發展提供了條件。”曾宇表示。
但是由于中國地區普遍有發達步伐不同步地區差距大的問題,尤其是國家級貧困地區和交通通信不便地區,這些地方至今甚至都沒有通電通水,更別說普及網絡了。國家也在加大力度去彌補和改進這些地方的各種資源統籌推進,相信在不久的未來中國的網絡接觸普及率肯定是全球最高!!!
加油中國????????????????!!!
首先,我國中國目前0-6歲幼兒約有1.8億;其次,65歲以上老人大概有2.5億,這些人群中有相當部分不使用智能手機或電腦的人;最后,另外城鎮化率只有60%,還有很多農村大山里沒有3/4G或互聯網;所以這些人群加到一起應該差不多5億人群
關于這個問題,我們先來明確一個問題,網民的界定是有一個標準的,并不是上過幾次網就能稱之為網民,而是經常性使用網絡的人才能歸類為網民。中國從低收入國家走入中等收入國家行列的過程中,網絡普及率是在快速上升的,到2020年初,網民占比達到64.5%已經是一個不錯的發展成績。目前,依然有5億國民沒有使用互聯網的習慣,主要是年齡分層、歷史因素等方面造成的,具體可做如下分析。
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上網已經變得非常便捷,但是老年人依然會由于視力下降、學習能力下降等原因而不適應使用網絡。同時,1960年以前出生的人受教育程度偏低,很大一部分人的識寫能力比較有限,會形成一定程度的上網障礙。所以,網絡在老年人群體中的普及率自然就低。依據《老齡藍皮書:中國城鄉老年人生活狀況調查報告(2018)》統計,截止2017年底,中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2.41億,占總人口的17.3%。
依據我國過往規定,16歲以后才能辦理身份證,也就才能辦理電話卡,才能比較方便地注冊上網。從理論上講,這部分低齡群體不是互聯網普及的對象,但是實際情況卻有巨大區別,16歲以下未成年人借用父母或他人手機、電腦等設備上網的情況相當普遍,以至于其作為網民的存在會被父母或他人的網絡身份所掩蓋。如果以形成基本讀寫能力為標準,10歲以后便能形成基礎上網能力,10到16歲群體基本都具備成為網民的條件,會是統計之外的隱形網民。按照中國人口統計報告,截止2018年末,中國大陸15歲以下的未成年人總數超過2.5億。
這部分群體的在總人口中占比較低,不會對總體網民占比造成太大的影響。
到此,以上就是小編對于申請電話網絡的報告的問題就介紹到這了,希望介紹關于申請電話網絡的報告的1點解答對大家有用。